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
固话:400-8855-091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开发区汇智中路179号 金荣同心工业园A13栋
 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健康资讯
健康资讯

谷医堂养生讲堂:夏季巧吃姜,脾胃强、阳气足

发布时间:2025-05-21 浏览:16次 返回列表

夏至未至,暑气先临。民间有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的谚语,然现代人贪凉饮冷、久居空调房,常致寒湿内侵、脾胃虚寒。谷医堂中医专家指出:夏季吃姜需依体质、择时辰、配食材,方能化寒湿、振阳气、强脾胃。

一、辨体质:三类人宜食姜,两类人慎食姜

宜食人群:

寒湿体质:舌苔白腻、畏寒便溏、易关节痛者,姜可温中散寒、化湿通络。

脾胃虚寒:食冷即泻、胃痛喜暖者,姜能温胃止呕、助运化。

阳气不足:手足冰凉、面色苍白、易疲劳者,姜可补阳固表、振奋心阳。
慎食人群:

阴虚火旺:口舌生疮、咽干目赤、失眠盗汗者,姜性温燥,易耗阴液。

湿热内蕴:痤疮频发、小便黄赤、口苦黏腻者,姜助热生湿,加重症状。

二、择时辰:晨起为佳,午后夜间慎用

中医讲究“子午流注”,夏季食姜需顺应阳气升降:

晨起(7-9点)食姜最佳:此时胃经当令,姜辛温之气可助脾阳升发,唤醒代谢。

推荐吃法:空腹饮“姜枣茶”(生姜3片+红枣5颗+红糖适量),温中驱寒,尤其适合空调房久坐者。

午后(13点后)慎食姜:阳气渐衰,姜辛散之性易扰心神,加重烦躁、失眠。

夜间(21点后)禁食姜:此时阴气主事,姜助阳伤阴,易致口干、多梦、便秘。

三、巧搭配:姜与四味食材,强脾胃、祛寒湿

姜+醋:醋制姜片(嫩姜切薄片,米醋浸泡3日),酸收辛散,助肝疏泄,缓解夏季肝郁脾虚型腹胀。

姜+陈皮:姜汁陈皮饮(生姜汁5ml+陈皮3g+蜂蜜调服),行气化湿,改善夏季空调咳、痰多。

姜+茯苓:姜苓粥(生姜5g+茯苓10g+粳米50g),健脾渗湿,针对夏季腹泻、水肿。

姜+乌梅:姜梅饮(生姜2片+乌梅3颗+冰糖煮水),酸甘化阴,防姜辛燥伤津,适合易上火体质。

四、避误区:食姜三忌,防伤阴损阳

忌去皮:姜皮性凉,与姜肉辛温相佐,可防过热伤阴。仅需刮净泥沙,保留皮用。

忌过量:每日3-10g为宜(约3-5片),过量易致口干、便秘、胃灼热。

忌与四物同食:

兔肉:性寒,与姜辛温相冲,易致腹泻。

狗肉:同为温热,易助火生疮。

酒:姜酒同用,加重湿热,诱发痔疮。

苦瓜:苦寒降火,与姜温补相悖,降低药效。

夏季食姜小贴士

“夏吃姜”不等于“天天吃”:体质偏热或暑热天,可暂停食姜,改用荷叶、竹叶茶清热。

“冬病夏治”巧用姜:三伏天艾灸前饮姜茶,助阳气透达,缓解慢性咳嗽、关节冷痛。

“以姜代盐”控钠量:高血压人群用姜丝提味,减少盐摄入,防血压波动。

谷医堂中医强调:食姜如用药,需辨体质、择时辰、控剂量。若出现牙龈肿痛、口腔溃疡、小便赤黄等“上火”症状,可暂停食姜,改饮绿豆汤、菊花茶清热。养生之道,贵在平衡,顺时而食,方能借姜之辛温,强脾胃、振阳气,安然度夏。


公众号